认识二十四节气_中医师公会 

会友博客

分享】 【打印

  

认识二十四节气

人和天地自然息息相关,气候的变化,地理环境的优劣,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认识气象的周期性变化,顺应自然法则来调摄精神,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是农业古国,自古以来,人们根据二十八星宿的出没和中天时刻来确定时令,为农业生产服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对时令准确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观星以定时令逐渐发展成为二十四气来确定时令了。古代气象学有天球学说,天球是假想以地球为中心的球形天空,地球公转面在天球的投影称为黄道。二十四气就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而来的。完整的二十四气名称,迄今所知最早见于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则已见于先秦典籍。将天球黄道作二十四等分,太阳每行过一份之弧,即为一气。因太阳运行并非均速,故每一气的的时间也就有参差。但对指导农时,精确到一天之内已经完全够用了。

根据二十四气的理论,建立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的“候、气、时、岁”来划分气象的周期性变化。一个月的两个气,一个叫节气,一个叫中气,各十五天。统称为二十四节气。

天地在变化,人也要跟着变化,这个变化的节律要能够同步。天地变化的基本节律就是节气。天地交换到另一个气的时候,人体也得跟上来,还停在原来的这个气上,就叫着“不及”。如果天地还没有跨越到另外一个气上,人体先走了,就叫“太过”。生病起于“太过”或“不及”。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的“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和《素问。六节藏象论》的“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揭示了人体靠肺和天地保持同步的玄机。所以肺功能不足的人,尤其是老人小孩,容易伤风感冒。

如上所述,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公转太阳之关系而划分的,故非交立春节后,不能算正月。不管这立春的日子是去年的十二月间或是今年的正月何日。其余月建亦复如此依交节计算。十二立节乃每月之起点,十二中气乃每月之中界。这二十四节气按时间顺序的排列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成了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6日,21日,下半年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正月立春:意谓春天从此来临。三阳开泰,天气(乾)下降,地气(坤)上升,通畅无阻,万物复苏了。

正月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小雁开始由南向北迁徙。一年之计在于春。

二月惊蛰:大地春雷,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未起的动物昆虫,切莫磋砣大好春光。这时气温回升较快。

二月春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到了春季的中间了,“分”即平分的意思。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冬天为阴,春天来临,气温回升,阳始破阴而出,释放积累的能量,雷声隆隆,势不可挡。

三月清明:意谓一年中最清爽宜人,明丽舒畅之时节。风清日明,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明洁,草木繁茂。唐朝诗人杜牧以“清明时节雨纷纷”对江南春雨作了很好的写照。

三月谷雨:雨水增多,雨生百谷,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是春耕大忙的季节。

四月立夏:意谓夏天从此正式来临,阳气全部回升了,回到“乾”卦了。四月以前是阳在息(增加),阴在消(减少)。

四月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五月芒种:艳阳高照,正是有芒针的五谷(稻、麦、高粱等主食)最适育种结实的时节。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五月夏至:指已经到了夏季的中间了。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北回归线),正好是阴气卧底,阴气与阳气正好相交,这是日影最短的一天。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即使如此,它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形成雷阵雨。唐朝诗人刘禹锡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来描写这种天气。

六月小暑:意谓夏季即将结束。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

六月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节。

七月立秋:意谓秋天从此正式来临。“天凉好个秋”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七月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是炎热的的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八月白露:气温开始下降,水气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秋意渐浓,天气转凉,早、晚草木上均有洁白品莹的露珠凝结,此时亦为秋收农忙时节。

八月秋分: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上,到了秋季的中间了。白昼和黑夜几乎一样长。南下的冷空气与暖湿的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雨,气温一次次的下降。也因而有了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

九月寒露:秋天就要结束了,冬天即将来临。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早、晚已有寒意,结露亦寒。南飞的小雁已经是最后一批了。

九月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

十月立冬:意谓冬天从此正式来临。

十月小雪:开始降雪,小雪和大雪表示降雪的程度。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阳藏阴收。

十一月大雪:中国北方此时纷纷下着大雪,冬意正浓。

十一月冬至:表示已经进入冬季的中间了。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南回归线),所以冬至是日影最长的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这时正好是阳气在阴气下面卧底,阴气与阳气正好相交,阳气重新生起来,冬至进补,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营养容易吸收。

十二月小寒:冬天虽然即将结束,可是寒气尚未完全消除。寒还未达最冷。

十二月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虽然二十四节气是以中国黄河流域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而且我国也地处赤道,一年皆夏,但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细心感受周围气候的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会有一定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