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医杂志出版简史_中医师公会 

中医刊物

分享】 【打印

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学术医刊出版简史

本会是中医药学术团体,成立于1946年10月27日。它的宗旨是在于团结中医药专业工作者,维护中医药的权益及宣扬中医药学术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为了达到上述的宗旨,本会同仁于1946年10月29日召开的第一届第一次各股联席会议上,由学术股议决委派曾志远医师向报馆商借副刊版位作为《医粹》的园地,此为本会创办学会医刊的缘起。于是在同年12月10日及28日分别于南洋商报与星洲日报增辟《医粹》和《医统先声》两个双周刊,以宣扬中医药学术及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五十多年来,本会前后出版了9种医刊,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肩负起不同的使命。以其出版年代及内容,我们将它分为6个发展期简介如下:

发扬及发展传统中医学术期(1946-1953)
第一发展期由1946年至1953年,主要以宣扬及发展传统中医药学术为宗旨,代表医刊为《医粹》,《医统先声》及《医衡》。这个时期,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已进入了原子能时代,科学革命的成就震撼了整个世界,医学也受益于科学的发展。《医粹》和《医统先声》的编辑方针为“在学术上,我们站在固有之学术立场而重视‘气化’,可是新学说的‘细菌’理论,我们也时加以参究”(《医粹》合订本编后话)。《医衡》亦秉着前两者的编辑方针而于1952年出版,增辟刊载于《中兴日报》。

《医粹》双周刊
由吴瑞甫医师主编。1946年12月10日向南洋商报借版位刊载,前后出版84期。

《医统先声》双周刊
由吴瑞甫医师主编。1946年12月28日增辟刊载于《星洲日报》,前后出版30期。

《医衡》双周刊
1952年11月22日创刊,增辟刊载于《中兴日报》,总期数不详。

普及中医药与卫生保健知识期(1954-1955)
第二发展期由1954年至1955年,以普及中医药与卫生保健知识为宗旨,代表医刊为《医药与卫生》。该刊的出版是继本会主办的“中华医院”与“中医专门学校”之后又一重大事件。医院的创办是为了发扬中医药学术,以及为病黎服务;医专的创办是为了发扬与继承中医药学术;而医刊的创办是为了宣扬中医药学术及普及中医药保健知识,三者结合以共同为发扬与继承中医药事业而努力。

《医药与卫生》的定名及其编辑方针在发刊词中这样写到:“.... 原子时代的医学已由个人治疗进到社会治疗;而技术使用亦由治疗医学进到预防医学。因此现代医师非仅要在医药知识技术上求深造,并须养成公共卫生服务的兴趣,藉以预防社会一切病害的发生。-- 本刊定名,便基于这个观点”。

《医药与卫生》
创刊号于1954年9月1日出版,
第二期于1954年11月1日出版,
第三期于1955年1月1日出版,
第四期于1955年4月1日出版,
前后出版四期,16开本,公开发售。

团结新马中医,争取共同权益期(1956-1966)

第三发展期由1956年至1966年,以团结新马中医,争取共同权益为宗旨,代表医刊为《马华医药总会会刊》以《星马中医药学报》。为了加强新马中医药界的大团结,1955年1月30日“马来亚华人医药总会” (简称‘马华医药总会’)正式成立。旋于1956年12月出版《马华医药总会会刊》,此为新马联合编辑出版医刊的第一次,其编辑工作由本会负责。可惜此会刊只出版第一辑即停刊。1961年另又联合编辑出版《星马中医学报》季刊,前后出版四期,编辑工作亦由本会负责。鉴于1954年9月22日马来亚联邦政府,宣布中药入口征税25%,对新马中医药界影响深远,于是由雪兰莪华侨药业公会带头于1954年10月31日召开新马药业团体代表大会,出席团体计有 14个单位。这是新马破天荒的首次全马(包括新加坡)中医中药团体代表大会,会后筹组了“马来亚华人医药总会”。因此,在这个时期,中医药界的工作除了继续发扬中医药学之外,重点工作是放在团结中医界及争取共同的权益方面。

上述两个医刊,其编辑方针就秉承总会的工作方针而编辑出版。
《马华医药总会会刊》第一辑于1956年12月31日出版(只出版一辑)。
《星马中医药学报》
创刊号于1961年出版,
第二期于1963年5月出版,
第三期于1964年12月出版,
第四期于1965年12月出版,
前后出版四期,非卖品。

团结会友捍卫权益及推广中医药学术期 (1967 - 1979)

第四发展期由1967年至1979年,以团结会友捍卫权益及推广中医药学术为宗旨,代表医刊为《会讯》。

其编辑方针在其发刊词中已说明:“会讯的出版,将给会友带来我会的会务动态,医药界的消息,会友的近况, 而更重要的,它将站在维护中医药的立场上,团结会友,共同为捍卫中医药的一切权益,宣扬中医药以及促进中医药的发展而奋斗到底”。在此期间,中国的中医药医疗与研究不断传出新的成就与发现,加之1972年美国尼克逊总统成功访问中国,其随团记者向外报导了中国针麻的伟大成就,因此在海外掀起了中医针灸热;《会讯》亦大量地介绍了有关的报导,新加坡人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

《会讯》于1967年5月1日创刊,第一及第二期为16开报纸型。
第3至第8期(1968年3月至1970年3月)改为报纸型。
第9至第19期(1970年10月至1979年12月)以16开本出版。前后共出版19期。

 

加强中医药学术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期(1980-1997)

第五发展期由1980年至1997年,以加强中医药学术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宗旨,代表医刊为《新加坡中医学报》及《新加坡中医杂志》。自1979年本会派团出席在澳洲召开的世界性“亚洲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后,本会对外关系与来往即开始扩大;加之大巴窑中华医院大厦的落成,更促进本会必须加强学术之研究与提高。 在《新加坡中医学报》发刊词中就明确写道:“ 对外方面:

(1)希望本刊物成为一本真正代表新加坡中医学术刊物,并通过本刊物和全世界各地医疗机构作学术上的互相交流。

(2)让新加坡中医界的俊秀能够发挥各自的才华,使学术研究心得和临床宝贵经验有一适当的园地发表,从而在中医学术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新加坡中医学报》于1980年9月1日创刊,至1990年7月前后出版28期。本会也在1983年9月第9期出版“第一届亚细安中医药学术大会”专辑,1992年时也出版“第四届亚细安中医药学术大会”纪念特刊。1991年,本会又出版另一本新的期刊 -- 《新加坡中医杂志》,着重反映本地中医药水平,至1995年共出版了6期。此外,本会为了加强与会员的联系,于是决定在1995年创办《简讯》。

配合资讯时代,加强对内对外宣传期(1998 - )
1998年起,本会决定集中精力出版两份刊物。在学术上,以《新加坡中医杂志》为代表,着重于反映新加坡中医药的学术概况。在会务方面,以《简讯》为代表,着重于加强对内对外的联系。 目前,已出版总21期。

第四十届公会理事会成立之初,即议决责成宣传出版与网络资讯小组,全权负责出版与网络资讯等宣传事宜。

宣传出版与网络资讯小组,着重于出版两份刊物。在学术上,以《新加坡中医杂志》为主轴,除了反映新加坡中医药的学术概况,也通过《新加坡中医杂志》和世界各地医者作学术上的互相交流。在会务报导方面,以《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简讯》为基地,着重加强对内各院的联系和会员的沟通。

《新加坡中医杂志》每六个月出版一期,己于2006年6月出版(总20期) 和 2006年12月出版(总21期〉。《新加坡中医杂志》(总20期),有23位撰稿人,海外撰稿人有8位,占投稿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五。《新加坡中医杂志》(总21期),有30位撰稿人,海外撰稿人有12位,占投稿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

《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简讯》每三个月出版一期,已于2006年5月出版简讯 (总18期),2006年8月出版简讯(总19期),2006年11月出版简讯(总20期), 2007年2月出版简讯(总21期)。后经小组会议议决,从2007年2月份 (总21期) 开始,把《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简讯》改称为《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会讯》

2006年9月出版了《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及其属下机构介绍书》,作为对外的交流用途,让各界人士充分了解公会及其属下各机构的组织与运作状况。

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的网页也正在积极处理之中,网页内容根据公会及各院所提供的最新资料进行更新,欢迎会员上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