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针灸研究院历史概况
中华针灸研究院
针灸是中医学三大瑰宝之一,针灸医学发源于中国,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精华,并经历了上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是一门身心一体,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医学。1971年中国政府对外公布针刺麻醉的科研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后,在西方发达国家掀起首次“针灸热潮”。为了有效推动新加坡正规针灸研究和发展,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于1978年12月,正式成立了中华针灸研究院,大力推展针灸的科研,首任院长李永升医师,副院长洪琼彬、谢斋培。
在新加坡,针灸也和中药一样,多年来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与信赖。随着新加坡政府于2001年立法注册针灸师,并在2002年立法注册中医师之后,大大的提高了民众对针灸的信心和提升了中医师的社会形象。2007年起,新加坡卫生部批准了新加坡中医学院,为西医开设中医针灸专业文凭课程,这无疑是中医学上的一大喜事,为针灸事业注入一股更强有力的动力,此举乃广大病黎的一大福音。
学术交流与刊物
2000年,举办《新加坡针灸未来的展望》论坛,论坛主席为梁世海教授,论坛主持人为黄进来医师,主讲者有:陈必廉、李金龙、陈水兴、钟秉生等医师。
2003年3月,中华针灸研究院联合中华医药研究院携手合办有关中西医对沙斯的认识讲座,加强会员医师对有关疾病的理解与提高警觉,同时促请会员医师在其个别诊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007年5月,中华针灸研究院派遣5位院委医师,参与巴西立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分会的静思堂,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慈善义诊活动。
2009年5月,为了共同筹划亚洲针灸高层论坛,中华针灸研究院、中国针灸学会、台湾中华针灸医学会等代表,在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召开筹备论坛会议。主要议题有:论坛的目标和任务、轮值举办安排与主题、论坛的学术发展方向。
2009年5月,中华针灸研究院和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管委会联办了三场的《中台针灸专家讲座》公开会。第1场由王玲玲教授主讲“不同类型慢性功能性便秘针灸治疗方法及疗效规律研究”;第2场由徐斌教授主讲“针灸减肥的疗效特征和影响疗效因素的研究”;第3场由林昭庚教授主讲“针灸之历史应用及有效性”。
2009年11月,中华针灸研究院特邀曾获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颁发最佳机构优秀奖、特殊贡献奖及最佳个人成果优秀奖的苏成吉博士主讲“软组织损伤和脊柱相关疾病”。另一场讲座则在12月开讲,讲题为“中医常见眼病的防治”。
2009年12月,首届亚洲针灸高层论坛暨国际学术大会,由台湾中华针灸医学会在台湾台中举行,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为联办单位之一,论坛主题为“亚洲针灸学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一团25人在黄进来会长和郭忠福院长的带领下,前往赴会。
2010年12月,“2010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暨第2届亚洲针灸高层论坛”在中国南京举行,新加坡中医师公会议决:公会秘书长丁珊瑚博士、中央医院的崔淑丽医师以及中华医院义务医师唐跃博士,成为本届论坛新加坡之演说代表。
2011年,中华针灸研究院同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和裕华民众俱乐部联办全年《针灸与健康》系列讲座。3月和4月,由钟秉生副院长分别在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与裕华民众俱乐部,主讲“中风后遗症、面瘫及其他头部疾病之针灸治疗”。6月(双月份),由副学术梁桂贤医师在裕华民众俱乐部,主讲“中医谈肾虚”针灸讲座。
2011年4月22日,由世界针联主办、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中华针灸研究院承办、世界针灸杂志社协办的世界针联《针灸风采全球行》第一站:新加坡,在凯丽大酒店三楼会议厅召开“针灸实用技术推广”研讨会,特邀世界针联主席邓良月教授、中华医院针推组顾问谢斋培医师、艾针专家王玲玲教授、耳针专家贾春生教授、舌针专家孙介光教授、火针专家贺林会长以及穴位埋线专家石现博士等宣读专题报告,反应热烈,参会者达400人。
科研活动
中华针灸研究院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成立研究小组,并对多项穴位的疗效进行观察。
2003年4月间,中华针灸研究院展开健康与常见病普查,收集一千余人的有关资料,初步结果已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七届亚细安中医药大会上发表。
2004年,中华针灸研究院开展对“指压足三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的深入研究,并于同年10月在澳洲黄金海岸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发表临床心得。
发展方向
中华针灸研究院将针对针灸医学理论与临床疗效课题进行探讨,推动本地中医科研项目发展。